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看看麥肯錫對敏捷組織是怎樣定義的:能夠以高成效的運營模式,快速靈活地適應環境,抓住機遇、創造價值,并凝聚員工能力的組織。
關于敏捷組織的定義,從外部視角來看,是指針對市場環境的變化(如技術變革、需求變化等)能夠迅速整合資源并作出反應的企業組織。從內部視角來看,敏捷組織是以客戶為中心,能夠迅速適應變化,不斷尋求和探索新技術及商業模式并改進其運作方式,可持續地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企業組織。
在最近的數字化轉型報告和白皮書里,都有提及“組織敏捷化轉型”這個詞,它或許已是大勢所趨。近些年對業務、對需求的響應、對產品創新的要求都越來越敏捷,這必然也就需要敏捷的組織在背后支撐。那么,運維作為組織的一部分,也理應向敏捷化轉型。
01. 敏捷組織給各層級人員帶來的感受?
麥肯錫曾經對一家銀行的業務中心各層級人員進行訪談,詢問敏捷轉型有沒有讓他們在心理上或工作中感到有所變化。
02. 優化運維管理授權體系、建立配套機制
敏捷的組織,通常會選擇將常規化運維管理及操作的決策層級下放,這對提升工作效率起到關鍵推動作用。通過決策流程和審批鏈條診斷和優化,并輔以相應的配套機制可以大幅提升日常運維管理效率。整體方向是:常規運維管理審批權限的下放以及審批鏈條的縮短。
診斷和優化審批鏈條:RACI(Responsible-Accountable-Consulted-Informed)分析方法可以清晰地指明項目全流程中層級冗余、決策重復以及耗時較長的關鍵節點,并以此為基礎優化整體審批鏈條。通過一系列的授權下放以及流程精簡,使得過去決策層級過高、流程反復的審批步驟得到有效優化。
建立配套機制:可以建立與授權體系配套的工作機制,進一步提升決策效率。例如,構建完善的移動端、微信端審批工具;各層級設定規定的審批時限等。
03. 讓能者盡其才,激活企業文化
傳統的人才管理模式,通常是論資排輩的慣性思維,更傾向于年長且經驗豐富的員工。這樣的管理模式有利于維持組織的穩定性,也能有效地促進能力梯隊的建設。但是會一定程度的限制了優秀年輕員工的發揮,不利于激活組織的活力。
敏捷的人才管理模式,更看重扎實的業務能力和突出的管理能力,擁有靈活的人事管理制度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并且提倡能者盡其才,崗位不設限。這種模式能有效地調動基層員工積極性,充分挖掘民間能手、吸引更多優秀員工。不僅如此,敏捷的人才管理還能激活企業文化,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企業,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大價值。劣勢是企業需要對組織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,過往的組織結構無法適應敏捷的制度。
與傳統企業相比,敏捷企業聚焦于極致用戶體驗,以實現客戶旅程的端到端優化,荷蘭ING銀行在敏捷轉型后客戶滿意度大幅提升,凈推薦值提升了20分。通過敏捷變革,國內某股份制銀行將信用卡產品開發周期從23周縮短至9周。如今運維組織的敏捷轉型已刻不容緩,它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價值,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與內部成本。
申請演示